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
關于印發《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原〔2024〕13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財政、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應急管理、能源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
現將《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應急管理部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國家能源局
2024年7月2日
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 (2024—2027 年)
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以下統稱精細化工)是推動石化 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關乎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 定、綠色低碳發展、民生福祉改善。為貫徹國家有關規劃重點任 務,引導精細化工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特制定本 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 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完整、 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 安全,充分發揮石化化工產業基礎雄厚、市場規模超大和應用場 景豐富等優勢,將大力發展精細化工作為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轉 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堅持需求牽引和創新驅動,以增強高端產品 供給能力培育發展新動能,以提高綠色安全水平筑牢發展根基, 以集約化布局增強發展韌性,聚焦做好重點產品、做精重點技術、 做強重點企業、做優重點園區,打造高效綠色安全融合的精細化 工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 造強國提供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二、總體目標
到 2027 年,石化化工產業精細化延伸取得積極進展。圍繞 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攻克一批關鍵產品,對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保 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突破一批綠色化、安全化、智能化關鍵技術, 能效水平顯著提升,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大幅降低,本質安全 水平顯著提高;培育 5 家以上創新引領和協同集成能力強的世界 一流企業,培育 500 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建 20 家以上以精細化工為主導、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化工園區,形成 大中小企業融通、上下游企業協同的創新發展體系。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有效供給能力提升行動 推進傳統產業延鏈。推動傳統產業以產業鏈高端化延伸為重 點發展精細化工,打造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產品 體系,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核心競爭力。
專欄 1 產業延鏈工程
1.石化行業(含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重點做好烯烴、芳烴的利用,發展高 端聚烯烴、工程塑料、聚氨酯、特種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膜、專用化學品、 高性能膠黏劑等。
2.煤化工行業。重點發展煤制可降解塑料、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高附加 值新品種,做好甲醇、烯烴的高值利用。推進費托合成油、煤焦油中環烷烴、含氧 化合物、芳烴等高值組分的綜合利用,發展特種油品、高端碳材料、橡膠助劑以及 農藥、染料、醫藥中間體。
3.鹽(礦)化工行業。重點加強氟、硅、磷等礦產資源的高值利用,發展超凈高 純氫氟酸,特種含氟單體,第四代含氟制冷劑等含氟化學品,高品質氟樹脂、高性能氟橡膠等含氟新材料;新型有機硅單體以及高性能硅油、硅橡膠、硅樹脂等先進 硅材料;磷系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含磷阻燃劑、增塑劑、凈水劑、醫藥農藥中間體、 黑磷基材料等高附加值含磷化學品。
4.生物化工行業。重點打造基于大宗農作物秸稈及剩余物等非糧生物質資源利用 的生物基材料體系,強化與石化、煤化工、鹽(礦)化工等產業耦合,發展乳酸、 1,3-丙二醇、丙烯酸、丁二酸、反式烏頭酸、戊二胺、呋喃等生物基化學品,聚乳酸、 聚氨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尼龍、特種橡膠等生物基聚合物等, 形成對現有化石基材料的有效補充。 加快關鍵產品攻關。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工業 母機、醫療裝備需求,采用“揭榜掛帥”“賽馬機制”等方式開展協 同創新,提升高端聚烯烴、合成樹脂與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 材料及制品、特種橡膠、高性能纖維、高性能膜材料、電子化學 品、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高端染顏料、特種涂料、特種膠黏劑、 專用助劑和油劑、新型催化劑、高端試劑等領域關鍵產品供給能 力。引導精細化工企業與專用設備制造企業、軟件開發企業實施 供需結對攻關,開發微通道反應器、特種分離設備、專用機泵、 閥門、控制系統等重要裝備及零部件,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分析檢 測、結構表征用高端儀器和試劑,工藝參數在線檢測、物性結構 在線快速識別判定、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統、故障診斷與預測性維 護等過程控制軟件,強化生產配套保障。 促進優勢產品提質。推動涂料、染料、氟硅有機材料等具有 比較優勢行業實施“三品”行動,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與下游協 同聚焦新場景,研制新產品、制訂新標準、開發新應用,提供定制化、功能化、專用化、系列化的產品和服務,由銷售產品向提 供一體化解決方案轉型,開展品牌宣傳周、行業質量管理小組等 活動,提升品牌美譽度。
專欄 2 產品品質提升工程
1.涂料。逐步削減高 VOCs 溶劑型涂料生產和使用,大力發展水性、粉末、輻射 固化、高固體分、無溶劑等無(低)VOCs 的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涂料,用于大飛 機、高鐵、大型船舶、新能源、電子信息、家居家電、通用機械等領域的高性能涂 料,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推動企業通過使用新技術(一體化涂裝集成/復合技術、多 種輻射固化技術、分子結構設計、無機有機復合改性、納米技術等)、新材料(新 型光固化材料、環保溶劑、新型顏填料、高性能特種樹脂等)等,提升產品質量檔 次,增加綠色產品供給。推動企業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定制產品,打造專業的涂裝隊 伍,進一步提高產品加工性能、使用性能和質量穩定性。
2.染(顏)料。加快發展滿足紡織印染工業新工藝、新纖維、染整加工技術所需 的高溶解性高強度活性染料、酸性染料、有機顏料等新型功能性、環境友好型染(顏) 料產品。推動企業使用新技術(膜分離技術、超細粉體制備技術、染顏料分散技術、 納米化及顏料穩定性保護等)、新材料(綠色環保紡織印染助劑,低浴比、功能型 染色勻染劑,日曬牢度提升劑等),提升產品染色牢度、勻染性等性能和質量一致 性。推動染(顏)料企業與用戶建立上下游合作機制,提供配套染整工藝和相關技 術解決方案,提高產品應用技術開發和服務水平。
3.農藥。調整產品結構,逐步淘汰高殘留以及對環境或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大的 農藥,加快發展高效、安全、環境友好型農藥及中間體,以及水基化、超低容量、 緩釋等制劑劑型。推動企業使用新技術(定向轉化/拆分技術、生物酶催化技術、微 通道反應器及管式反應器工藝技術、近紅外在線分析技術、自動化技術等)、新材 料(非鹵代烴和非芳香烴類溶劑、納米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確保產品安全 性和有效性,降低 VOCs 排放。
4.專用化學品。加快發展水基(體)型等低 VOCs 膠粘劑、油墨、清洗劑,環保 5 型水處理劑,綠色高效催化劑、溶助劑、改性劑/添加劑/表面活性劑,超凈高純試劑。 通過應用新技術(納米技術、輻射固化技術、低氯低色度控制技術、硅樹脂分子結 構調控及分析檢測技術等)、新材料(光固化材料等),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一致 性。鼓勵企業精耕細分領域,打造特色優勢產品,并對不同領域客戶提供系統化解 決方案,增強國際競爭力。
5.化工新材料。圍繞優化原料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排放,利用清潔生 產、智能控制等技術對現有生產裝置改造提升,提高行業競爭力。推動企業加強應 用研究,提升產品檔次,增加品種和牌號,拓展高端領域應用。
(二)實施安全環保技術改造行動
推動技術改造。推動產學研用單位聯合開發一批本質安全、 降碳減污、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共性技術和成套裝備。動態更新石 化化工行業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品目錄、淘汰落后危險化學 品安全生產工藝技術設備目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新建項目滿 足環保績效 A 級指標要求,鼓勵精細化工企業對標行業標桿實 施安全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推進重點監管的危險工藝加快 全流程自動化改造或低風險替代,加快老舊生產設備、用能設備 更新,加強低泄漏設備推廣應用,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 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 比例,引導燃煤鍋爐、爐窯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推動工業操作系 統轉型升級,提升關鍵環節數字化水平,提高裝置運行效率、綠 色安全水平和精益化服務能力。強化標桿引領。持續推進綠色產 品(工藝)、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的 開發與創建,建設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培育一批園區級、集 6團級、行業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若干智慧化工園區,引導開放 大企業數字化平臺和供應鏈,打造“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標桿 項目,構建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轉型提升機制。
專欄 3 安全環保智能化技術提升工程
1.安全化技術。推進連續硝化、連續加氫、連續(定向)氯化、連續氧化、連續 氟化、連續酯化、新型烷基化、連續胺化(氨化)、連續重氮化、水解、微通道、 分步結晶、真空精密精餾等連續化工藝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提升農藥、染(顏) 料、助劑及中間體等生產過程安全性。加快化工風險預警、智能評估與管控技術推 廣應用,實現反應安全風險定量評估,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2.綠色化技術。加快高效催化、生物催化、反應精餾、超重力、密閉化技術,有 毒有害及高 VOCs 含量原輔材料替代技術等研發與推廣應用,源頭減少有機物排放。 開展農藥副產物資源化無害化、廢舊聚氨酯材料資源化再生利用、廢鹽酸氧化、廢 硫酸裂解等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等研發與推廣應用,實現工業廢物資源化利用。推廣 低成本電催化氧化、高溫焚燒、低溫冷凍等高鹽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高濃度 含鹽廢水(工業廢鹽)安全化利用技術。
3.智能化技術。推廣立體倉庫、導軌及人站式自動取料、紅外識別無人叉車、色 漿研磨自動控制、攪拌釜自動清洗、危險源監測預警、VOC 在線監測等,鼓勵工業 操作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在自動配方調整、柔性生產制造、供應鏈協同等方面 的應用,基于大數據迭代完善工藝控制模型,推動精細化工企業提高產線利用率, 逐步構建多品類供應鏈線上網絡。
(三)實施創新體系完善行動
布局建設創新平臺。加強精細化工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制 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發揮相關產業創新聯盟作用,推動產學研用 深入融合,促進上下游協同創新和生產應用示范引領。圍繞精細 化工低危化工藝、高效分離、純化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布局一批中試平臺,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推進中試項目落地。制定化工中 試裝置建設管理規范,強化產業、應急、環保等政策協同,基于 專業化評價進一步優化化工中試裝置安評、環評工作,鼓勵化工 園區建設規范的中試車間、標準廠房,積極開展關鍵工序和新工 藝中試,推動研發成果加快轉化為生產力。促進上下游協同創新。 引導產業鏈龍頭企業聯合相關企業、高校、院所等組建產學研用 創新聯合體,以產業需求和技術迭代為牽引開展鏈式協同創新, 加快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協同攻關、驗證和應用,全面提升 產業鏈基礎能力。持續推進高壓電纜絕緣及屏蔽材料、電子特氣、 微通道等先進技術及產品“一條龍”應用示范。
專欄 4 精細化工中試平臺建設工程
圍繞推進高端精細化工產品產業化以及提高安全化、綠色化、高效化生產水平, 鼓勵地方聚焦磷礦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精細化工低危化高效化生產共性技術(微通 道、超重力、加氫、聚合、氯化、氟化、磺化、胺基化、烷基化等)、非糧生物基 化學品制備純化技術、光刻膠樹脂合成關鍵共性技術、超高純化學品純化技術、高 端聚烯烴聚合關鍵共性技術、高效分離與 VOCs 治理共性技術、無機膜高效氣體分 離技術等開展中試平臺建設,根據單元操作特點進行柔性化設計,以專業化建設、 市場化運營、開放式服務為導向,為后續開展同類型化工中試、加快科技成果產業 化創造條件。
(四)實施強企育才行動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動大型石化化工企業聚焦國家戰略需 求和產業升級需要,加大高端產品關鍵技術攻關,通過戰略合作、 兼并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提升國際競爭力、產業鏈控制力。大力 培育中小企業。鼓勵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作用,將配套中小企業 納入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管理。培育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和“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引導中小企業 錨定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和典型應用場景打造專業特色 業務,鞏固提升國內及全球市場地位。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完善 化工行業引人留人用人政策,實施“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選拔 培養一批高水平技術、技能、管理人才。支持建設一批石化行業 人才培養和安全提升公共服務平臺,引導高校加強精細化工等領 域學科建設,指導將化工作為主導產業的地區建立建強化工類職 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五)實施產業布局優化行動
推動園區規范發展。加強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和認定管理, 配備符合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消防要求的設施和力量,提高化 工園區本質安全和清潔生產水平。發布實施化工園區競爭力評價 導則、智慧化評價導則,加快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化工園區、智 慧化工園區。鼓勵化工園區圍繞主業特色,推進基礎化工原料生 產企業與精細化工企業聯合布局,促進產業協同耦合、資源循環 利用、能源梯次利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 展戰略,深化區域產業轉移合作,組織開展化工產業轉移對接等 活動,引導地方科學謀劃延伸精細化工產業鏈,推進打造細分領 域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形成東中西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
專欄 5 產業集群集約發展工程
1.園區化發展。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項目必須進入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的化工園 區(與其他行業生產裝置配套建設的項目除外),鼓勵園區外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 搬遷進入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的化工園區。加強化工園區綜合診斷,推進化工園區 科學編制產業發展規劃,嚴格落實化工園區“禁限控”目錄和項目準入條件,聚焦 主導產業擇優引進強鏈、補鏈項目,著力打造特色鮮明、鏈條完整的化工園區。
2.區域間協調發展。引導地方統籌資源環境要素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市場容量 及“雙碳”目標,加大自主創新與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區域間產業轉移對接合作,積 極延伸布局精細化工產業。其中,華東地區重點發展農藥、染(顏)料、高端橡塑 助劑、工程塑料、高端熱塑性彈性體、氟硅有機材料、電子化學品等;華南地區重 點發展涂料、膠黏劑、表面活性劑、塑料助劑、高端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高端功 能性樹脂、熱塑性彈性體、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華北地區重點發展農藥、涂料、 表面活性劑、水處理劑、電子化學品等;華中地區重點發展磷系新材料、氟硅材料、 電子化學品、高端橡塑助劑等;東北地區重點發展非糧生物基食品添加劑、飼料添 加劑和表面活性劑,油田化學品、農藥、涂料、分離介質及催化劑等;西南地區重 點發展氟硅材料、磷系新材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及膠黏劑、分離介質等; 西北地區重點發展油田化學品、氟硅材料、高端功能性樹脂和合成橡膠、高性能纖 維和煉化催化劑等。
(六)實施發展環境改善行動 實施精準化服務保障。
加強安全環保監管,壓實企業主體責 任,加強項目信息公開,健全專家指導服務機制,加強對高危工 藝精細化工企業、園區的幫扶指導,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同時 提供多樣性、靈活性、精準性服務,加強對化工企業創新發展、 項目落地、融資擔保、穩崗就業等保障力度。發揮協會等中介組 10 織橋梁紐帶作用。加強政策宣貫,向公眾宣傳行業及企業發展成 果,組織有關專家、專業機構、公益組織等第三方力量為公眾參 與決策提供咨詢指導,強化行業自律。實施責任關懷。鼓勵企業 建立完善 HSE、ESG 等管理體系,組織開展專欄宣傳、公共開 放日等活動,邀請公眾代表等實地考察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 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積極應對化學品管理政策標準調整影響。密 切跟蹤研判化學品管理政策標準、有關國際公約、部分國家和地 區管理規則等調整對我精細化工產業影響,參與“全球化學品統 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等化學品管理制度制修訂,制定實施綠色可 持續化學相關標準,引導企業跟蹤關注并主動適應外部環境變 化,有效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部門協同和部省聯動,指導地方 結合實際和特色優勢出臺配套政策,將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納 入本部門、本地區重點工作。完善關鍵領域攻關機制,鼓勵骨干 企業針對本方案中的相關創新攻關任務勇于揭榜,加大創新投 入,補齊產業鏈短板。發揮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咨詢機構等作 用,為產業發展提供重大決策咨詢和智庫支撐,完善重點產業鏈 供需對接平臺,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服務。
(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強財政、金融、區域、投資、進出 口、能源、生態環境、價格等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同。利用現有 11 政策渠道,體系化支持精細化工產業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設備 更新及技術改造。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工作,依托硬 科技屬性評價和上市培育機制以及地方政策配套,引導社會資本 支持精細化工產業早期科技創新。鼓勵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國 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產業投資基金及金融機構等社會資本,支 持精細化工企業發展。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解決企業發 展高端產品、實施老舊裝置技改等融資需求。落實好“首批次”重 點新材料保險補償政策,支持創新產品推廣應用。
(三)優化保障服務。優化企業管理考核激勵機制,引導企 業加大研發投入,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完善精細化工產品分類、 性能表征、質量評價、測試方法、應用驗證和安全環保等標準體 系,提升行業測試評價服務能力。加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強化跨國企業在華重點領域投資服務,支持優勢企業用好“一帶 一路”建設、RCEP 全面生效等契機開展對外投資,提高全球要素 資源統籌配置能力。加大精細化工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 公平競爭環境。各地要取消限制精細化工企業入園的不合理政 策,加快推動精細化工項目落地實施
華禹活性炭張經理
華禹活性炭孫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