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18244559518您好,歡迎您來到椰殼活性炭 活性炭生產廠家 椰殼黃金專用炭 提金活性炭 凈水炭 柱狀炭 粉狀活性炭 脫色專用炭 果殼活性炭 凈水活性炭※承德華禹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 !
        媒體報道
        Media reports我們至力于為您提供優質的產品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的通知(上)
        文章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24-10-08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的通知

        工信廳規〔2024〕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對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工作的指導,依據《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推動實施。


        附件: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pdf?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2024年5月23日

        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

        (重點行業)

        一、石化化工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煉化、煤化工、氯堿、純堿、電石、磷肥、輪胎、精細化工等領域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實際投產運行超過 20 年的主體老舊裝置為重點,推動老舊裝置綠色化、智能化、安全化改造,加快更新改造老舊、低效、高風險設備。到 2027 年,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 3 級及以上企業比例達到 15%以上,4 級及以上企業比例達到 7%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 85%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 75%以上,改造裝置能效達到《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 年版)》標桿水平,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涉及煉油、乙烯、對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煤制烯烴、燒堿、純堿、電石、磷氨等產能變化的,應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嚴禁違規新增產能。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 年版)》《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企業老舊裝置安全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 年)》等政策文件。《GB 21344-2015 合成氨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21343-2023 電石、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1,4-丁二醇、雙氰胺和單氰胺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能耗限額標準,《GB13458-2013 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1618-2022石灰、電石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重點行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T 39116-2020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石化和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與評估標準》等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

        (三)重點方向

        1.節能減污降碳改造。采用高效催化、生物催化、超重力反應、膜極距及氧陰極離子膜電解、半水法工藝或二水-半水法磷酸生產等效率提升技術,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熱集成精餾、換熱網絡系統優化、半廢鍋流程等節能技術,直接氧化法環氧氯丙烷、無汞觸媒生產聚氯乙烯、資源綜合利用等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升級,更新固定床煤氣化爐、小電石爐(<25000KVA)、低效電機、精細化工開放式反應器(釜)等低效設備及儀器儀表。

        2.智能化改造。以煉化領域優化生產計劃及工藝過程,煤化工領域提高安全管控、能源平衡及成本精細化管理水平,氯堿領域提升工藝穩定性,輪胎領域提高勞動生產率及加快服務化轉型,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領域提升質量穩定性及安全環保水平等為重點,推進企業在生產控制、能源管理、安全環保等重點環節加快新型工業網絡、儀器儀表、智能裝備設備、關鍵軟件和系統等“基礎填平補齊”和改造提升。開展裂解爐、壓縮機等主要設備狀態監測及預測性維護,“工業互聯網+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建設,智能立體倉儲及智能裝卸機器人、智能安全應急設備應用。

        3.本質安全水平提升。重點采用液相加氫、連續化、微反應等低風險工藝技術,加快更新老舊反應器(釜)、精餾塔、壓縮機、泵、換熱器、儲罐等設備及儀器儀表。

        4.工業操作系統升級改造。全面推進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更新換代,有序推進生產線以及泵、閥等生產設備中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嵌入式軟件更新換代。加快推進非關鍵工序、非核心場景開展安全儀表系統(SIS)更新升級,逐步開放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對于遠程終端單元(RTU)等其他石化化工行業專用工業操作系統產品,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5. 工 業 軟 件 升 級 改 造 。 全 面 推 進 實 驗 室 信 息 管 理 系 統(LIMS)、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ERP)、企業資產管理(EAM)、供應鏈管理(SCM)、操作員培訓系統(OTS)、設備維護維修和大修(MRO)、實時數據庫更新換代。對于石化三維工廠設計軟件、基礎物性數據庫軟件、流程模擬、在線實時優化(RTO)、先進過程控制(APC)等初步成熟的軟件加快開展中試驗證,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更新換代,逐步開放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

        二、鋼鐵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鐵礦采選、鐵合金冶煉、焦化、燒結、球團、煉鐵、煉鋼、軋鋼等工序限制類裝備升級改造和老舊設備更新改造為重點,推進主體設備大型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能效提升,促進先進工藝、智能裝備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到 2027 年,技術裝備水平再上新臺階,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0%以上鋼鐵產能達到能效標桿水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 80%。涉及生鐵、粗鋼冶煉設備和產能變化的,需先按規定落實產能置換相關政策。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關于推進實施焦化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 年)》《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 年版)》《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與評估標準》等。

        (三)重點方向

        1.鐵礦采選升級改造。以綠色礦山、智慧礦山建設為重點,推動礦山開采災害預警防控裝備、礦山采掘一體化裝備、無軌運輸裝備、破碎裝備等礦山設備及自磨機、球磨機、磁選機、壓濾機等選礦設備的升級改造;推動礦山生產決策及管控一體化平臺建設,支持智能巡檢、取樣機器人、在線檢測儀器儀表、智能物流系統等更新換代。

        2.減污降碳改造。加快落實《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關于推進實施焦化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推進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鼓勵企業實施環保績效創 A 改造。推進能效提升改造,重點開展鐵-鋼-軋界面深度優化、高溫高壓干熄焦、燒結礦豎式冷卻及燒結煙氣一體化治理技術,電弧爐余熱、冶金渣顯熱、中低溫余熱余能高效回收利用,冶金渣回收和高效利用,廢水資源的綜合處理、水資源梯級利用等深度節能技術應用與裝備升級改造。支持氫冶金、近零碳排電爐流程、鋼鐵近終型制造、CO2 捕集及資源化利用等低碳技術升級改造,推進中試驗證及產業化應用。

        3.數字化轉型改造。推進企業在自動化、數據采集、過程控制、網絡架構等方面完善軟硬件設施建設,加裝傳感檢測、儀器儀表、無人運輸車輛等智能裝備,在測溫、取樣、扒渣、酸洗、巡檢、吊運等 3D 崗位引進工業機器人;礦山采選、煉鐵、煉鋼、軋鋼等操控集中化,設備監控、診斷、運維遠程化,銷售、采購等服務線上化;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 5G、Wi-Fi6、工業以太網等在鋼鐵企業的覆蓋;開展先進成熟的數字化應用改造、智能制造工廠建設和優秀應用場景推廣,支持建設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

        4.工藝裝備升級改造。引導企業加快錳鐵高爐、礦熱電爐、高爐、轉爐、電爐、搗固焦爐、頂裝焦爐、燒結機等限制類裝備大型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以及一代爐齡服役到期的老舊設備更新改造。加快淘汰步進式燒結機、球團豎爐等淘汰類裝備及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藝和設備。推動潔凈鋼冶煉、無頭軋制、薄帶鑄軋、變厚度軋制、等離子冶金等先進生產工藝技術改造,推進檢驗檢測設備和儀器儀表更新。

        5.工業操作系統升級改造。全面推進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換代,重 點 推 進 生 產 線 以 及 各 類 生 產 設 備 中 的 可 編 程 邏 輯 控 制 器(PLC)、嵌入式軟件升級改造。對于其他鋼鐵行業專用工業操作系統品,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6.工業軟件升級改造。全面推進二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運維服務類等市場成熟度較高的軟件開展更新換代。鼓勵三維CAD、結構仿真、模擬分析等初步成熟的軟件加快開展中試驗證,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更新換代,逐步開放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對于其他行業專用工業軟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則,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三、有色金屬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重點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節能降碳減污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廣綠色高效采選、冶煉、材料加工等裝備,推動采掘、磨浮、熔煉、電解、擠壓、鍛造、軋制等重點工序在線檢測裝置、先進過程控制和智能裝備的應用。力爭到 2027 年,實現電解鋁噸鋁碳減排 5%、節電 200kWh,淘汰 200kA 以下預焙陽極鋁電解槽,35%以上電解鋁產能以及 55%以上銅、鉛、鋅冶煉產能達到能效標桿水平,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全部退出,大幅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規上有色金屬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 75%以上,裝備自主保障能力和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水平顯著提高。涉及電解鋁冶煉設備和產能變化的,需先按規定落實產能置換相關政策。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 年版)》《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 年)》及所附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工廠(礦山)建設指南(試行)》等數字化轉型管理要求,銅、鋁、鉛、鋅、鎂、稀土等行業規范條件和硅、錫等行業自律公約要求。《GB 25323-2023 有色重金屬冶煉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21346-2022 電解鋁和氧化鋁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21350-2023 銅及銅合金加工材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21347-2023 工業硅和鎂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29448-2022 海綿鈦和鈦錠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能效標準,《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尾礦庫安全規程》等安全標準,《GB 25467-2010 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6-2010 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環保標準,《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與評估標準》等數字化轉型標準。

        (三)重點方向

        1.礦山領域設備。綠色高效節能設備方面,重點推動新能源礦卡/挖掘機、鏟運機、電機車、通風設備、余熱利用設備、固廢處置和污水高效處理設備等改造升級。安全設備方面,重點推動礦山地壓、邊坡排土場、尾礦庫和環境等安全監測設備,以及機械化裝藥、人員和設備高精度定位、生產調度、雙重預防、AI智能識別等設備改造升級。智能設備方面,重點推動巡檢機器人、大型破碎/磨礦/浮選/磁選設備、智能分選設備、在線檢測分析設備、采礦裝備遠程遙控及智能作業系統、固定設施無人值守與集控系統、生產管控平臺、礦山高帶寬通信網絡系統等智能設備改造升級。

        2.冶煉領域設備。綠色高效節能設備方面,重點推動氧化鋁焙燒爐高效能改造、鋁電解整流機組改造、鋁電解石墨化陰極改造、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槽技術裝備、銅锍連續吹煉、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綠色高效煉鋅、豎式鎂冶煉還原、大型硅冶煉礦熱爐(配套余熱利用裝置)、銅冶煉 PS 轉爐環保升級、鉛鋅 ISP冶煉等設備改造升級。智能設備方面,重點推動在線檢測裝置、智能天車、自動剝片機、智能分選設備、智能運輸設備、智能倉儲設備、冶金過程作業機器人、電解槽短路智能檢測裝置、無人巡檢和無人值守等設備改造升級。資源綜合利用設備方面,重點推動赤泥綜合利用、鋅濕法冶煉浸出渣、鋁電解大修渣以及鋁灰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設備,拆解、破碎及精細化分選成套設備,低燒損低能耗爐窯、再生金屬資源回收利用成套設備等改造升級。

        3.加工領域設備。綠色高效節能設備方面,重點推動節能高效型廢氣處理設備、能源供應設備、除塵排煙凈化設備、余熱回收利用設備、立式半連續液壓內倒式鑄造機、液壓傾動式鑄造爐等改造升級。高端設備方面,重點推動大規格擠壓機、高精度軋機、精密拉絲機等設備應用,升級改造進口高端軋機電控系統,加快新一代質譜儀、高穩定光譜儀、無損檢測設備、在線測厚儀等檢驗檢測設備改造升級。智能設備方面,重點推動 AGV 運載車、智能天車、智能高架倉庫、自動上料機、自動打捆機、自動焊接裝置等設備,以及再生原料加工流程自動投料機、智能分選設備、在線打包及輸送設備、智能倉儲設備等改造升級。

        4.工業操作系統。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推進有色金屬行業使用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工業操作系統產品更新換代。

        5.工業軟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則,推進有色金屬行業使用的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制造類軟件、經營管理類軟件、運維服務類軟件更新換代,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更新換代,并向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開放,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四、建材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鐵礦采選、鐵合金冶煉、焦化、燒結、球團、煉鐵、煉鋼、軋鋼等工序限制類裝備升級改造和老舊設備更新改造為重點,推進主體設備大型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能效提升,促進先進工藝、智能裝備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到 2027 年,技術裝備水平再上新臺階,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0%以上鋼鐵產能達到能效標桿水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 80%。涉及生鐵、粗鋼冶煉設備和產能變化的,需先按規定落實產能置換相關政策。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關于推進實施焦化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 年)》《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 年版)》《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與評估標準》等。

        (三)重點方向

        1.鐵礦采選升級改造。以綠色礦山、智慧礦山建設為重點,推動礦山開采災害預警防控裝備、礦山采掘一體化裝備、無軌運輸裝備、破碎裝備等礦山設備及自磨機、球磨機、磁選機、壓濾機等選礦設備的升級改造;推動礦山生產決策及管控一體化平臺建設,支持智能巡檢、取樣機器人、在線檢測儀器儀表、智能物流系統等更新換代。

        2.減污降碳改造。加快落實《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關于推進實施焦化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推進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鼓勵企業實施環保績效創 A 改造。

        推進能效提升改造,重點開展鐵-鋼-軋界面深度優化、高溫高壓干熄焦、燒結礦豎式冷卻及燒結煙氣一體化治理技術,電弧爐余熱、冶金渣顯熱、中低溫余熱余能高效回收利用,冶金渣回收和高效利用,廢水資源的綜合處理、水資源梯級利用等深度節能技術應用與裝備升級改造。支持氫冶金、近零碳排電爐流程、鋼鐵近終型制造、CO2 捕集及資源化利用等低碳技術升級改造,推進中試驗證及產業化應用。

        3.數字化轉型改造。推進企業在自動化、數據采集、過程控制、網絡架構等方面完善軟硬件設施建設,加裝傳感檢測、儀器儀表、無人運輸車輛等智能裝備,在測溫、取樣、扒渣、酸洗、巡檢、吊運等 3D 崗位引進工業機器人;礦山采選、煉鐵、煉鋼、軋鋼等操控集中化,設備監控、診斷、運維遠程化,銷售、采購等服務線上化;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 5G、Wi-Fi6、工業以太網等在鋼鐵企業的覆蓋;開展先進成熟的數字化應用改造、智能制造工廠建設和優秀應用場景推廣,支持建設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

        4.工藝裝備升級改造。引導企業加快錳鐵高爐、礦熱電爐、高爐、轉爐、電爐、搗固焦爐、頂裝焦爐、燒結機等限制類裝備大型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以及一代爐齡服役到期的老舊設備更新改造。加快淘汰步進式燒結機、球團豎爐等淘汰類裝備及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藝和設備。推動潔凈鋼冶煉、無頭軋制、薄帶鑄軋、變厚度軋制、等離子冶金等先進生產工藝技術改造,推進檢驗檢測設備和儀器儀表更新。

        5.工業操作系統升級改造。全面推進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換代,重 點 推 進 生 產 線 以 及 各 類 生 產 設 備 中 的 可 編 程 邏 輯 控 制 器(PLC)、嵌入式軟件升級改造。對于其他鋼鐵行業專用工業操作系統產品,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6.工業軟件升級改造。全面推進二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運維服務類等市場成熟度較高的軟件開展更新換代。鼓勵三維CAD、結構仿真、模擬分析等初步成熟的軟件加快開展中試驗證,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更新換代,逐步開放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對于其他行業專用工業軟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則,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五、汽車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環節設備為重點,圍繞整車沖壓、焊接、涂裝、總裝 4 大工藝及零部件生產制造,更新應用先進制造技術、自動化和柔性化技術、節能環保技術及相應設備,支持企業實施技術升級與改造更新。到 2027 年,實現汽車及零部件生產效率、能耗、環保水平及產品質量等再上新臺階。涉及整車產能變化的,應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并履行相關程序。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GB/T 5226.1-2019機械電氣安全 機械電氣設備第一部分:通用技術條件》《GB/T21269-2023 冷室壓鑄機》《GB 24409-2020 車輛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T 20721-2022 自動導引車 通用技術條件》《GB/T35115-2017 工業自動化能效》《GB/T 40735-2021 數控機床固有能量效率的評價方法》《JB/T 8801-2017 加工中心 技術條件》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三)重點方向

        1.汽車整車生產設備。在沖壓環節,鼓勵壓力機升級,支持沖壓模具更新,提升專用機器人應用數量,推廣一體化壓鑄生產線;在焊裝環節,支持更新控制系統、焊裝機器人、焊裝夾具,加大自動涂膠、自沖鉚接(SPR)、流鉆螺釘(FDS)、自動化焊點檢測、折彎設備(折彎機、卷板機等)等先進工藝設備應用;在涂裝環節,推動打膠設備(機器人本體、供膠系統、視覺系統等)、噴涂設備(機器人本體、噴涂單元、水性漆等)、環保設備(VOC 廢氣處理系統等)升級、電泳設備、烤漆設備等。在總裝環節,加快無人配送系統(SPS 系統)、自動擰緊機器人(底盤、輪胎等)、大部件(座椅、輪胎、電池包等)自動輸送線、下線檢測設備、助力設備等改造。

        2.工業操作系統。全面推進汽車制造環節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換代,重點推進生產線以及各類生產設備中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嵌入式軟件升級改造。對于其他行業專用工業操作系統產品,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3.工業軟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則,推進汽車行業使用的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制造類軟件、經營管理類軟件、運維服務類軟件更新換代,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更新換代,并向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開放,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六、工程機械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推動生產制造設備及產線智能化升級為重點,更新改造各類生產設備(包括機床、油壓機、折彎機、涂裝設備、焊接設備、切割機、熱處理與表面處理裝備、裝配與調試裝備、起重運輸裝

        備等)、工藝設備、科研實驗設備、檢測試驗設備,以及倉儲物流、能源動力、安全環保等輔助設備。到 2027 年,新產品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生產成本顯著下降。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GB/T 43780-2024 制造裝備智能化通用技術要求》《GB/T 40808.1-2021 機床環境評估 第 1 部分:機床節能設計方法》《GB/T 39967-2021 五軸聯動加工中心 S 形試件精度檢驗》《GB/T 16277-2021 道路施工與養護機械設備 瀝青混凝土攤鋪機》《GB/T 9139-2018 土方機械 液壓挖掘機 技術條件》《GB/T35199-2017 土方機械 輪胎式裝載機 技術條件》《JB/T 13812-2020 加工中心 性能試驗方法》《GB/T 21682-2019 旋挖鉆17機 》 《 JB/T 3340 - 2005 插 腿 式 叉 車 》 《 JB/T 2391 - 2017500kg~10000kg 乘駕式平衡重式叉車》等。

        (三)重點方向

        1.生產設備。應用油壓機、折彎機、焊機設備和環保涂裝設備等,提升產品制造工藝水平。采用各類機器人與機械手、AGV、RGV、自動立體庫、自動輸送線等,實現物料搬運(含上下料與物料轉運等)、裝配的自動化與半自動化。針對部分老舊設備進行數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改造,應用產線控制系統、倉儲管理系統(WMS)、制造執行系統(MES)。在產線應用工業大數據、5G 通信、物聯網、AI 等先進技術,使產線自動化設備具備自感知、自學習、自適應、自決策、自執行的能力,在人工作業過程中對員工進行智能化操作指引、智能化防錯檢查等。應用配備各類傳感器、視覺識別系統、數據計算與分析系統、設備預測性維護系統等。

        2.質量檢測設備。重點推動三坐標測量機、激光跟蹤儀、粗糙度儀、圓度儀、激光掃描儀等設備更新,實現制造過程質量監控全覆蓋和檢測結果可追溯,提高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

        3.研發設計設備。重點推動整機及系統可靠性環境、基礎材料性能、高分子材料性能等試驗設備,3D 打印、柔性制造等設備更新改造,支持建設大數據試驗平臺、人工智能試驗平臺、智能控制試驗平臺等。

        4.工業操作系統。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

        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推進工程機械裝備制造過程中使用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工業操作系統產品更新換代。

        5.工業軟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則,推進工程機械裝備行業使用的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制造類軟件、經營管理類軟件、運維服務類軟件更新換代。

        七、重型機械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冶金、礦山等領域重型機械生產制造老舊設備更新、智能化和綠色化升級改造為重點,推動關鍵研發設計、能源動力、生產制造和檢驗檢測設備更新,推廣應用穩定性好、加工精度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高、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設備。到 2027年,重型機械行業關鍵設備的自動化和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生產成本和能耗水平顯著降低,生產質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GB/T 37400 重型機械通用條件》《GB 6067 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系列國家標準,《GB/T20961-2018 單繩纏繞式礦井提升機》《GB/T 10599-2010 多繩摩擦式提升機》《GB/T 35737-2017 多繩纏繞式礦井提升機》《GB/T 25708-2010 球磨機和棒磨機》《GB/T 25709-2010 自磨機和半自磨機》《GB/T 36697-2018 鑄造起重機報廢條件》《GB/T 28264-2017 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管理系統》《GB/T 41510-2022 起重機械安全評估規范 通用要求》《GB/T 30222-2013起重機械用電力驅動起升機構能效測試方法》《GB/T 36697-2018 鑄造起重機報廢條件》《JB/T 13011-2017 礦用液壓挖掘機》等。

        (三)重點方向

        1.整機加工設備。重點更新車銑復合加工設備、專用功能先進機床、立式多功能環軋機、大功率激光切割機、大型加工設備冷卻系統、多功能大中型鍛壓機械及配套操作設備、感應熱處理、可移動式大型線切割機、低碳氧化物工業窯爐、帶氣氛保護的電渣重熔設備、變頻式起重機、綠色化煤制氣設備以及高硬、高強、高粘材料特種加工設備等。

        2.關鍵零部件加工設備。重點更新滾齒機、大模數成型磨齒機、高效萬能插齒機、制齒畸變控制與極限檢測設備、高效柱釘加工專機、便攜式鏜孔機、便攜式銑邊機等。

        3.智能化輔助設備。重點更新具有在線檢測功能的冶煉設備、數字化鑄造設備、移動式焊接機器人、坡口切割機器人、柱釘專用粘接機器人,推動數字化制造生產線智能管控系統等改造。

        4.工業操作系統。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對重型機械自動化及智能化領域使用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系統的配套專用軟件更新換代。

        5.工業制造管理軟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則,推進重型機械行業使用的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制造類軟件、經營管理類軟件、運維服務類軟件更新換代,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更新換代,并向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開放,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八、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聚焦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行業能力提升,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為重點,加快核心基礎零部件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試驗檢測等環節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更新改造,加大重點領域全業務流程“智改數轉網聯”,推動鑄造、鍛壓等行業節能減排、節水降污、節材降耗升級改造,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到 2027 年,完成一批先進設備更新換代,推廣一批先進制造模式,實現行業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關于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以及《JB/T14696 鑄鐵熔煉工序能源消耗限額》等標準。

        (三)重點方向

        1.核心基礎零部件制造設備。圍繞高速精密重載軸承、高參數齒輪及傳動裝置、高可靠性液壓氣動密封件、高性能伺服電機、高精度控制器與驅動器、高強度緊固件、高速鏈傳動系統、高可靠性傳動聯結件、高應力高可靠性彈簧、高密度高強度粉末冶金件、大型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等零部件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試驗檢測關鍵環節,重點更新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仿真驗證軟件、輔助制造軟件等工業軟件及設備,先進鑄造設備、精密鍛造設備、高效沖壓設備、先進鈑金加工設備、螺紋加工設備、連接設備、先進熱處理設備、表面處理及表面強化設備、加工中心、數控機床、齒輪加工機床、鑲塊模具自動化島等生產制造設備,幾何測量、性能檢測、臺架試驗、可靠性分析等各類試驗檢測設備。加快提升數字化能力,更新制造執行系統、數據采集與監測控制系統、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等,建設數字孿生、虛擬制造、模

        擬裝配和遠程運維等智能服務平臺。

        2.基礎制造工藝相關設備。圍繞先進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表面處理、切削及特種加工、增材制造、先進粉末冶金、高分子材料成型、復合材料制造等基礎制造工藝智能、綠色水平提升,重點更新計算機輔助設計、工藝模擬仿真等工業軟件,污染治理、環境監測、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制造設備,金屬熔煉(化)爐、造型線(機)、制芯機、砂處理和砂再生設備、制蠟機、脫蠟釜、輕合金鑄造、自動轉運、自動澆注等鑄造工藝關鍵設備,鍛造、熱處理、開卷落料自動化產線、沖壓成形、上下料、折彎等鍛壓工藝關鍵設備及輔助設備,激光焊接、復合熱源智能化焊接、激光電弧復合焊接、摩擦焊接、復材成形連接等焊接工藝關鍵設備,真空熱處理、控制氣氛熱處理、絕緣柵雙極晶體管電源感應熱處理、蓄熱式燃氣熱處理、連續熱處理生產線等熱處理工藝關鍵設備,表面處理智能化生產線關鍵設備,以及其他成形工藝涉及的關鍵設備,各類試驗檢測設備等。

        3.工業操作系統。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

        本可 用產品成 熟一批 更新一批 ”原則 ,推動可 編程邏 輯控制器(PLC)、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工業操作系統產品在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行業更新換代。

        4.工業軟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則,推進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行業使用的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制造類軟件、經營管理類軟件、運維服務類軟件更新換代,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更新換代,并向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開放,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

        九、工業機器人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面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以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為抓手,加快推進工業機器人整機、零部件及系統集成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著力提升工業機器人生產過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縮短產品研制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減少能源消耗,顯著提升工業機器人產品競爭力。到 2027 年,工業機器人行業用設備的數智化水平、節能環保水平、生產效率大幅高,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整機性能質量顯著提升,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供給能力明顯增強。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等工業機器人相關領域戰略指導性文件。《GB/T 41256-2022 機器人制造數字化車間裝備互聯互通和互操作規范》《GB/T 5226.1-2019 機械電氣安全 機械電氣設備 第 1 部分:通用技術條件》《GB 11291.1-2011 工業環境用機器人 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機器人》《GB11291.2-2013 機器人與機器人裝備 工業機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 2 部分:機器人系統與集成》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工業機器人產品相關標準和數字化車間、數字孿生、視覺檢測、預測性維護等方面智能制造系列標準等。

        (三)重點方向

        1.整機制造設備。針對工業機器人整機,更新硬件性能測試、軟件測試、集成、總線測試等研發設備,數控加工中心、裝配噴涂等智能成套生產線、物流倉儲設備等生產加工設備,激光檢測、光學跟蹤、定位測試、軌跡測試等性能檢測設備,可靠性試驗設備,以及用于整機工況環境適應性驗證等的中試驗證設備,以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軟件,嵌入式軟件,機器人操作系統等。

        2.關鍵零部件制造設備。聚焦工業機器人高性能減速器、伺服驅動系統、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更新性能仿真分析、控制算法測試驗證等研發設備,數控加工中心、高精密磨床、工業機器人、高精度電火花機超精機、繞組生產設備、鐵芯加工設備等生產加工設備,振動測試、電性能測試、熱性能測試、磁場分析、關節力矩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檢驗檢測設備,以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軟件,嵌入式軟件等。

        3.系統集成設備。面向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更新工藝建模仿真分析、數據采集分析管理、離線及自主編程系統等研發設備,機加、裝配、調試、包裝運輸等生產加工設備,通信測試、工藝性能測試驗證、可靠性測試等檢驗檢測設備,針對不同行業或不同生產工藝環節的制造單元或成套生產線可靠性驗證等中試驗證設備,以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軟件。

        十、工業母機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聚焦工業母機行業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發展,以提升工業母機整機產品穩定性、可靠性、效率,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可靠性及精度,制造過程智能化水平為重點,更新改造工業母機企業在研發設計、加工制造、裝配調試、檢測試驗等環節所需的設備。到 2027 年,規模以上工業母機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 90%、75%,工業母機骨干企業完成重點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制造能力有效提升。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GB/T 43780-2024 制造裝備智能化通用技術要求》《GB/T 40808.1-2021 機床環境評估 第 1 部分:機床節能設計方法》《GB/T 39967-2021 五軸聯動加工中心 S 形試件精度檢驗》《GB/T 35976-2018 板帶精整與表面處理裝備 安全技術條件》《GB/T 43148-2023 增材制造結構輕量化設計要求》《JB/T 13812-2020 加工中心 性能試驗方法》等。

        (三)重點方向

        1.主機制造設備。主要包括工業母機整機制造所需的數控機床、高效鑄造裝備、精密鍛造裝備、高效焊接裝備、節能熱處理裝備、環保表面處理裝備、高效節能塑料機械、復合材料成形裝備和增材制造裝備等。

        2.關鍵零部件制造設備。主要包括精密鑄造裝備、精密鍛造裝備、熱表處理強化裝備、數控車床和車削中心、加工中心、立/臥式坐標鏜、落地鏜銑床、數控磨床、齒輪加工機床等。

        3.功能部件及工具附件制造設備。主要包括熱處理設備、校直設備、數控車床、車削中心、加工中心、數控磨床、專業滾珠絲杠和螺母加工設備、直線導軌和滑塊加工設備、刀具涂層設備、粉末熱壓燒結成形設備、工具磨床等。

        4.數控系統制造設備。主要包括 SMT 貼片機、動力插件設備、選擇性波峰焊生產設備、全自動芯片燒錄設備、選擇性三防涂覆設備等。

        5.工業軟件及測量儀。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則,更新換代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制造類軟件、經營管理類軟件、運維服務類軟件,以及激光干涉儀、球桿儀、圓度儀、輪廓儀、粗糙度儀、三坐標測量儀等。

        6.工業操作系統。按照“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重點推進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工業操作系統產品在工業母機制造環節的更新換代。

        十一、船舶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為主線,重點推動智能制造裝備、綠色制造裝備在船舶制造業的推廣應用,更新船舶制造、修理、改裝及配套過程中加工、裝配、切割、噴砂、涂裝、焊接、舾裝、除銹、中小組立、運輸、倉儲物流、檢驗檢測、起重、公用動力、節能降碳、綠色環保等設備。加快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生產建造設備升級,推廣應用先進船用電池動力總成系統,推動沿海內河船舶電氣化改造。以船舶工業軟件更新換代為重點,推動船舶工業軟件研發應用。引導企業開展智能綠色工藝升級改造,加快數字化轉型,創建智能綠色工廠。到 2027 年,切割設備切割效率提升 15%,涂裝設備 VOCs 排放下降 20%,超高壓水除銹設備除銹效率達到 30m2/h 以上,焊接設備數字化率 90%以上,中小組立設備部件裝焊效率提升 20%以上,環保設備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 5%以上,超大型 LNG 運輸船、高端汽車運輸船等高端船型建造效率提高 10%。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GB 37822-2019 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28736-2019 電焊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T 38994-2020船舶數字化協同制造技術通用要求》以及非道路機械國四排放標準等。

        (三)重點方向

        1.綠色低碳改造。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提升切割機、電焊機、空壓機、除濕機等終端用能設備能效水平,加快叉車、供熱鍋爐等電氣化改造,推廣超高壓水表面除銹以及綠色涂裝等技術應用,推動屋頂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實施和改進能源管理體系,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推進先進適用節水技術和循環水應用,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和廢氣處置設施,確保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

        2.數字化改造。以船舶建造及配套企業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夯實精益管理基礎,推進大數據、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船舶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船舶設計、建造、供應鏈等全鏈條數字化水平提升,培育完善標準體系、服務平臺等數字化發展生態。提升總組搭載、舾裝、碼頭調試、船舶配套等環節生產效率和質量,構建工藝設計慣例庫,提升船舶分段建造、總組搭載、管舾加工、船舶配套生產等設備數字化水平,加快切割、焊接、涂裝、裝配、檢測、倉儲物流等設備智能化改造。提高船舶工業軟件創新應用,從源頭提升船舶制造、修理、改裝

        及配套等環節的數字化水平。

        3.高端設備升級改造。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高端化發展,支持骨干船廠圍繞大型郵輪、大型 LNG 船、汽車運輸船、客滾船、綠色智能船舶、海洋油氣、深遠海養殖裝備等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建造,升級研發設計、中間品生產、分段建造、總裝搭載、船臺船塢、港池碼頭設備等研制生產各環節軟硬件設備。

        4.工業操作系統升級改造。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推動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工業操作系統產品在船舶制造環節更新換代。

        5.工業軟件升級改造。全面推進生產設計軟件、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運維服務類等市場成熟度較高的軟件開展更新換代。加快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工藝規劃與仿真軟件等初步成熟的軟件進行中試驗證,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推動船舶總體設計軟件,結構、流體、振動噪聲、燃燒、傳熱、電磁、多物理場、多體動力、試驗驗證、人因工程、光學、水聲通信等仿真軟件更新換代,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試點更新,并在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中逐步推廣應用。

        十二、航空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聚焦民用大飛機、大型水陸兩棲飛機、航空發動機三大領域,提升總裝集成、試驗驗證、供應鏈配套、運營支持、數字化五大能力。到 2027 年,升級航空發動機、大飛機試驗驗證平臺,改造飛機培訓設備、信息化設備,完成專業數字化仿真設備升級,更新電子元器件檢測驗證平臺,完成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批生產、軟硬件、客戶服務等設備升級,更新航空領域工業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CCAR-23 正常類飛機適航規定》《CCAR-25 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CCAR-33 航空發動機適航標準》《CCAR-34 渦輪發動機飛機燃油排泄和排氣排出物規定》《CCAR-60-R1 飛行模擬訓練設備管理和運行規則》《GB 4943.1-2022 音視頻、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 第 1 部分:安全要求》《ITSS 信息技術服務標準》等。

        (三)重點方向

        1.航空發動機試驗驗證設備。更新改造航空發動機大型試驗驗證設備等。

        2.民用大飛機試驗驗證設備。更新改造飛行試驗驗證平臺設備等。

        3.民用大飛機運營支持及信息化設備。更新改造民用大飛機培訓設備構型和數字化培訓系統,以及信息化系統信息化設備等。

        4.民用大飛機數字化設備。更新改造民用大飛機數字化仿真設備等。

        5.民用大飛機供應鏈配套設備。更新改造民用大飛機電子元器件檢測驗證平臺等。

        6.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總裝集成、供應鏈配套、運營支持設備。更新改造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批生產設備、軟硬件及其他運營支持關鍵設備。

        7.工業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更新航空行業中使用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工業操作系統產品,以及企業資源計劃(ERP)、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運營管理系統(MOM)、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結構分析、流體仿真、聲學仿真、顯示動力學、多體動力學、復合材料仿真、電磁仿真等工業軟件。

        十三、石化通用裝備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石油石化裝備生產制造自動化智能化升級為重點,以綠色工廠、數字化工廠建設為目標,更新改造油氣專用裝備的加工和檢測設備。到 2027 年,大型高端隨鉆井下工具儀器和高壓泵閥箱體/殼體復雜結構的加工普遍實現一次裝夾成型,加工精度普遍提高 1 個數量級(到 0.01mm 或更高精度)。

        (二)政策和標準

        備,以及用于整機工況環境適應性驗證等的中試驗證設備,以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軟件,嵌入式軟件,機器人操作系統等。

        2.關鍵零部件制造設備。聚焦工業機器人高性能減速器、伺服驅動系統、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更新性能仿真分析、控制算法測試驗證等研發設備,數控加工中心、高精密磨床、工業機器人、高精度電火花機、超精機、繞組生產設備、鐵芯加工設備等生產加工設備,振動測試、電性能測試、熱性能測試、磁場分析、關節力矩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檢驗檢測設備,以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軟件,嵌入式軟件等。

        3.系統集成設備。面向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更新工藝建模仿真分析、數據采集分析管理、離線及自主編程系統等研發設備,機加、裝配、調試、包裝運輸等生產加工設備,通信測試、工藝性能測試驗證、可靠性測試等檢驗檢測設備,針對不同行業或不同生產工藝環節的制造單元或成套生產線可靠性驗證等中試驗證設備,以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軟件。

        十、工業母機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聚焦工業母機行業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發展,以提升工業母機整機產品穩定性、可靠性、效率,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可靠性及精度,制造過程智能化水平為重點,更新改造工業母機企業在研發設計、加工制造、裝配調試、檢測試驗等環節所需的設備。到 2027 年,規模以上工業母機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 90%、75%,工業母機骨干企業完成重點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制造能力有效提升。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GB/T 43780-2024 制造裝備智能化通用技術要求》《GB/T 40808.1-2021 機床環境評估 第 1 部分:機床節能設計方法》《GB/T 39967-2021 五軸聯動加工中心 S 形試件精度檢驗》《GB/T 35976-2018 板帶精整與表面處理裝備 安全技術條件》《GB/T 43148-2023 增材制造結構輕量化設計要求》《JB/T 13812-2020 加工中心 性能試驗方法》等。

        (三)重點方向

        1.主機制造設備。主要包括工業母機整機制造所需的數控機床、高效鑄造裝備、精密鍛造裝備、高效焊接裝備、節能熱處理裝備、環保表面處理裝備、高效節能塑料機械、復合材料成形裝備和增材制造裝備等。

        2.關鍵零部件制造設備。主要包括精密鑄造裝備、精密鍛造裝備、熱表處理強化裝備、數控車床和車削中心、加工中心、立/臥式坐標鏜、落地鏜銑床、數控磨床、齒輪加工機床等。

        3.功能部件及工具附件制造設備。主要包括熱處理設備、校直設備、數控車床、車削中心、加工中心、數控磨床、專業滾珠絲杠和螺母加工設備、直線導軌和滑塊加工設備、刀具涂層設備、粉末熱壓燒結成形設備、工具磨床等。

        4.數控系統制造設備。主要包括 SMT 貼片機、動力插件設備、選擇性波峰焊生產設備、全自動芯片燒錄設備、選擇性三防涂覆設備等。

        5.工業軟件及測量儀。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則,更新換代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制造類軟件、經營管理類軟件、運維服務類軟件,以及激光干涉儀、球桿儀、圓度儀、輪廓儀、粗糙度儀、三坐標測量儀等。

        6.工業操作系統。按照“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重點推進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工業操作系統產品在工業母機制造環節的更新換代。

        十一、船舶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為主線,重點推動智能制造裝備、綠色制造裝備在船舶制造業的推廣應用,更新船舶制造、修理、改裝及配套過程中加工、裝配、切割、噴砂、涂裝、焊接、舾裝、除銹、中小組立、運輸、倉儲物流、檢驗檢測、起重、公用動力、節能降碳、綠色環保等設備。加快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生產建造設備升級,推廣應用先進船用電池動力總成系統,推動沿海內河船舶電氣化改造。以船舶工業軟件更新換代為重點,推動船舶工業軟件研發應用。引導企業開展智能綠色工藝升級改造,加快數字化轉型,創建智能綠色工廠。到 2027 年,切割設備切割效率提升 15%,涂裝設備 VOCs 排放下降 20%,超高壓水除銹設備除銹效率達到 30m2/h 以上,焊接設備數字化率 90%以上,中小組立設備部件裝焊效率提升 20%以上,環保設備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 5%以上,超大型 LNG 運輸船、高端汽車運輸船等高端船型建造效率提高 10%。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GB 37822-2019 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28736-2019 電焊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T 38994-2020船舶數字化協同制造技術通用要求》以及非道路機械國四排放標準等。

        (三)重點方向

        1.綠色低碳改造。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提升切割機、電焊機、空壓機、除濕機等終端用能設備能效水平,加快叉車、供熱鍋爐等電氣化改造,推廣超高壓水表面除銹以及綠色涂裝等技術應用,推動屋頂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實施和改進能源管理體系,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推進先進適用節水技術和循環水應用,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和廢氣處置設施,確保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

        2.數字化改造。以船舶建造及配套企業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夯實精益管理基礎,推進大數據、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船舶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船舶設計、建造、供應鏈等全鏈條數字化水平提升,培育完善標準體系、服務平臺等數字化發展生態。提升總組搭載、舾裝、碼頭調試、船舶配套等環節生產效率和質量,構建工藝設計慣例庫,提升船舶分段建造、總組搭載、管舾加工、船舶配套生產等設備數字化水平,加快切割、焊接、涂裝、裝配、檢測、倉儲物流等設備智能化改造。提高船舶工業軟件創新應用,從源頭提升船舶制造、修理、改裝及配套等環節的數字化水平。

        3.高端設備升級改造。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高端化發展,支持骨干船廠圍繞大型郵輪、大型 LNG 船、汽車運輸船、客滾船、綠色智能船舶、海洋油氣、深遠海養殖裝備等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建造,升級研發設計、中間品生產、分段建造、總裝搭載、船臺船塢、港池碼頭設備等研制生產各環節軟硬件設備。

        4.工業操作系統升級改造。按照“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基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則,推動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工業操作系統產品在船舶制造環節更新換代。

        5.工業軟件升級改造。全面推進生產設計軟件、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運維服務類等市場成熟度較高的軟件開展更新換代。加快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工藝規劃與仿真軟件等初步成熟的軟件進行中試驗證,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推動船舶總體設計軟件,結構、流體、振動噪聲、燃燒、傳熱、電磁、多物理場、多體動力、試驗驗證、人因工程、光學、水聲通信等仿真軟件更新換代,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試點更新,并在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中逐步推廣應用。

        十二、航空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聚焦民用大飛機、大型水陸兩棲飛機、航空發動機三大領域,提升總裝集成、試驗驗證、供應鏈配套、運營支持、數字化五大能力。到 2027 年,升級航空發動機、大飛機試驗驗證平臺,改造飛機培訓設備、信息化設備,完成專業數字化仿真設備升級,更新電子元器件檢測驗證平臺,完成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批生產、軟硬件、客戶服務等設備升級,更新航空領域工業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CCAR-23 正常類飛機適航規定》《CCAR-25 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CCAR-33 航空發動機適航標準》《CCAR-34 渦輪發動機飛機燃油排泄和排氣排出物規定《CCAR-60-R1 飛行模擬訓練設備管理和運行規則》《GB 4943.1-2022 音視頻、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 第 1 部分:安全要求》《ITSS 信息技術服務標準》等。

        (三)重點方向

        1.航空發動機試驗驗證設備。更新改造航空發動機大型試驗驗證設備等。

        2.民用大飛機試驗驗證設備。更新改造飛行試驗驗證平臺設備等。

        3.民用大飛機運營支持及信息化設備。更新改造民用大飛機培訓設備構型和數字化培訓系統,以及信息化系統信息化設備等。

        4.民用大飛機數字化設備。更新改造民用大飛機數字化仿真設備等。

        5.民用大飛機供應鏈配套設備。更新改造民用大飛機電子元器件檢測驗證平臺等。

        6.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總裝集成、供應鏈配套、運營支持設備。更新改造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批生產設備、軟硬件及其他運營支持關鍵設備。

        7.工業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更新航空行業中使用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嵌入式軟件等工業操作系統產品,以及企業資源計劃(ERP)、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運營管理系統(MOM)、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結構分析、流體仿真、聲學仿真、顯示動力學、多體動力學、復合材料仿真、電磁仿真等工業軟件。

        十三、石化通用裝備行業

        (一)設備更新目標

        以石油石化裝備生產制造自動化智能化升級為重點,以綠色工廠、數字化工廠建設為目標,更新改造油氣專用裝備的加工和檢測設備。到 2027 年,大型高端隨鉆井下工具儀器和高壓泵閥箱體/殼體復雜結構的加工普遍實現一次裝夾成型,加工精度普遍提高 1 個數量級(到 0.01mm 或更高精度)。

        (二)政策和標準依據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GB/T 23505-2017 石油天然氣工業 鉆機和修井機》《SY/T 6680-2021 石油天然氣鉆采設備 鉆機和修井機出廠驗收規范》《SY/T 5211-2016 石油天然氣鉆采設備 壓裂成套裝備》《SY/T 7333-2016 石油天然氣鉆采設備 固井設備》《SY/T 7424-2018 石油天然氣鉆采設備 拖掛式鉆機和修井機》等。

        (三)重點方向

        1.生產加工設備。重點推動特種加工設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更新用于隨鉆井下工具儀器復雜結構加工的四軸/五軸聯動大型細長軸數控車銑加工中心,用于鉆井泵、壓裂泵、采油采氣井口等高壓泵閥箱體殼體復雜結構加工的五軸聯動臥式或立式鏜銑加工中心,更新智能化物流倉儲設備和智能焊接機器人,以滿足新型高端油氣裝備的研發和加工需求,提高核心、復雜、精密零部件一次裝夾加工成型的能力。

        2.試驗檢測設備。重點更新用于大型復雜零件結構尺寸檢測及逆向設計的大型三坐標測量設備和大型高精度關節臂測量設

        備,新建或改造高溫、高壓以及大載荷、

        ?
        版權所有:椰殼活性炭 活性炭生產廠家 椰殼黃金專用炭 提金活性炭 凈水炭 柱狀炭 粉狀活性炭 脫色專用炭 果殼活性炭 凈水活性炭※承德華禹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 備案號:冀ICP備14011701號-1 公安備案號:13082302000059
        地址:河北省平泉市平泉鎮紅花溝村 電話 : 18244559518 傳真 : 0314-6295055
        網址: www.hyhxt.com E-Mail:hy_hxt@163.com
        網站建設:恒昊互聯網絡
        在線QQ
        咨詢電話
        二維碼

        華禹活性炭張經理

        二維碼

        華禹活性炭孫經理

        返回頂部